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合集9篇)

besoo2023-09-21  109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临文章的撰写任务,范文的写作套路值得学习,一篇精彩的范文,无论是结构还是用词都有考究,什么样的范文才算高质量的呢?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华…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临文章的撰写任务,范文的写作套路值得学习,一篇精彩的范文,无论是结构还是用词都有考究,什么样的范文才算高质量的呢?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合集9篇)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1】

  《华尔街》在我的印象里,是一部被加了很多标签的电影,比如说:学金融之人必看电影之一,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新生必看电影等等。被金融、商业包装着,对于非专业教育背景的普通大众如我,尽管这是常被提及的经典电影,仍然是没有很大兴趣专门找出来看的。

  在这个情况下,观影感反差也比较大。课堂上观影时,起初漫不经心的一瞥,到目不转睛的关注剧情如何发展,剧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对白,突显的人性在电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片段式的在脑海里闪过,而内心的感悟一直在心头盘旋着,隐隐现现。《华尔街》原来也并不全充斥着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听得懂的金融术语,还有让人唏嘘不止的境遇及反观自己的镜面效应。

  其实用一个正常普通人的思维来想,谁都希望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随便都可以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何况是像主角巴德在发迹后拥有的生活,美女,豪车,豪宅,上流社会等等的以前不敢奢望的生活。然则一个人对于从无到有和一开始就有的两种生活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法一致的。

  我一直都认为所得到世间的一切皆为交换所得,如果你是形象一般的人,想得到美貌,需在化妆盒保养甚至整容上下功夫;如果你是普通职员,想要升职,需在不断花费时间在写计划书、陪客户,在办公室斗争中取得胜利之后获得;如果你是穷人,想要有钱,如本片主人公一样,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及心理接受得了拒绝和考验,同时也需要配的起自己志向的智力来配合才能成功,甚至这只是迈进这个圈子的第一步罢了。如果主人公没有纽约大学的科班背景,任凭他运气再好,戈登盖柯,这个在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是断不会把自己的事业的'某部分成败交予一个无知的人手里的。

  戈登是一个商人,有着成功商人精明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明白什么叫利益最大化,什么叫利己利人,不会因为受到外界质疑或者谩骂就停止自己的计划,没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旁骛。所以有些类似圣人的虚假客套,谦让他是没有的,所以他不会去思考刺探某种情报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什么后果,不回去思考收购然后在解散卖出一个公司会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即使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巴德父亲的事业,不会去给巴德这个面子。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解散后拆分卖掉是唯一赚钱的办法,谁会去用别处得来的收入赔钱养活这里的员工?!这是作为戈登,一个长期在华尔街各种金融战争中胜利的金融大亨的的思考方式,理所当然的理智又绝情。

  问题在于与戈登盖柯的另一种程度的简单直接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刚开始做有钱人的巴德,在享受过一切似乎是梦境的奢靡生活后,在有了美女、豪车、看不懂却要假装欣赏的艺术展后,人生的美好也许已经到此了,还需要什么呢?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来刺探商业情报,换来的真的会心安理得?作为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巴德,骨子里仍然是有很多柔弱的地方,他尚没有修炼成戈登的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戈登的绝对理智,就算曾经为取得情报不折手段,在外人看来,巴德不过是和戈登一个货色而已,然则却有本质的区别。面对上司要借着自己之手毁掉父辈一生钟爱的事业时,不可能无动于衷,更无法袖手旁观。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句老话在商场上不断被演绎着,巴德运用戈登教给自己的所有本事在戈登老对手的帮助下成功挽救了父亲的公司,也因为如此,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常胜将军戈登,因为巴德的供词是否也会栽跟头不得而知,但可以揣摩。这里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即使戈登继续逍遥着;也没有失败者,即便最后巴德要坐牢。在这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两个人物失去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才是令观众深思的。

  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存在那个镜面,在想如果我是巴德,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巴德没有遇到戈登收购自己父亲的公司,那么他会不会还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说不定。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那才是最好的,总是去羡慕别人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很多我们自身没有的东西,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要你去替代他去过你此前羡慕的生活,我们是否仍能承受住外人前风光,实则只有自己明了的生活呢?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2】

  华尔街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但也是滋生贪婪与罪恶的地方,像电影中戈登一样吃人不吐骨头的股市黑手和银行家比比皆是,他们的手段高明,往往能逃过法律的制裁。电影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贪婪是个好东西”,虽然它不好听,可是默默被它指引着的人却很多。

  尽管戈登的违法行为让华尔街的大多数人反对,但他大的价值观还是被赞同的,合法的骗局能给资本家带来金钱,所以他们一定会去做。等到金钱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的时候,他更多的动机是为了参与这种挑战并且成为赢家。

  机遇是改变人生的一个关键点,在巴德催头丧气地回到原来的岗位的时候,那通关键性的电话打来,他被认同了。对于渴望出人头地的小人物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步入黑色浑浊的腐朽黑暗的新环境。在这个时刻的转变,考验的不只是巴德的定力,也考验着我们在贪念面前的表现。

  这部电影塑造了电影历史上批判现实丑陋的最闪亮一面。在巴德得知“蓝星航空”的悲惨命运的时候,那种惊讶和悔过的神情表现的很自然,那种复杂的.心情困扰着他的思想。他困惑着,他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在思考这段时间的富贵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性的贪婪和人性的良知在这里的表现出来,特别是这种强烈的人物心态对比,这种人物心态和思想的彷徨,在这里表现的如此真实。让人叹服。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部电影在人物的塑造上,不可否认的成功,导演大胆的披露着华尔街浮华背后那丑陋的一面。可惜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部纪录片,否则披露出来的东西绝对不只是电影里那么简单的一个故事。而应该是恩多的我们所不知道的手段和技巧。当然这应该是不可能拍出来的。不过该电影还是有自己特别的纪念意义,特别是放在今天,放在金融危机过后的日子,这个故事还有警示我们的意义。贪婪的结果始终是把自己吞噬,最后自己成为贪婪最美味可口的食物。特别是巴德最后的忏悔和反击,让人大快人心,不过结果还是他为自己的过错接受应有的惩罚,特别是最后他走在法院门口的阶梯上,望着父母的眼神,他回归了,他知错了,他心甘情愿接受惩罚,那灿烂的表情,我至今都难忘。他就是用着这样的表情,走在去法院的路上。

  人类贪婪的欲望与道德法律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我们的灵魂,撕碎我们的心灵和肉体。可我们也必须保持必要的贪婪,对知识,对生活,这也是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的贪婪、欲望是永不满足的,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可在两者之间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平衡,什么的尺度,可能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影片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道格拉斯饰演的盖葛在影片中经常教导巴德的那些话,自信、贪婪、而直白的语言,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是会有感触的。

  “外面的人买股票是猜的,我可不会乱枪打鸟,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没有我想象中聪明,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过史坦普500股价指数,因为他们是绵羊,绵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多数比狗屎还不如。(股票买卖)这一行需要穷苦的聪明人,要够饥渴,还要冷血,有输有嬴,但要一直奋战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养条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场近身战。”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内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万、在华尔街讨生活的老古板,坐坐头等舱、生活舒适就算了。我说的可是大笔的现金,有钱到可以自己买飞机,有钱到不会浪费时间,我说的不是五千万而是一亿。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当无名小卒。”

  “美国企业的法则似乎变成了,不适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对,要不就是被消灭。”

  “(赚钱)这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场零和游戏,非输即嬴。金钱本身并没有输嬴,只是转手了而已,就像变戏法一样。”

  “我不去创造,但我能拥有。规则就是我制订的,朋友!”

  共同的梦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电影,市场是残酷的!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3】

  “华尔街之狼”所讲诉的故事,发生在八十时代末,九十时代初,这已是二十年初的事,二十年后的今日,华尔街上的金融诈骗不惟没有收敛,反倒变本加厉,其手眼更增添变,扮饰更加华美,掩饰更加大深度邃,影响更加很大。和今天的骗人圈套相形,Belfort当年的骗人圈套只是小巫见大巫。在货币和欲念的指示下,更多的不合法之徒设播种种活局子,骗取投资者的财富。“华尔街之狼”的编剧Terence Winter在接纳洛杉矶时报寻访时指出:“我们不拥有汲取教诲,事物并没有变更”。这意味着,华尔街上的诈骗,还将正常地接着施行下去(Business as usual)。怎样杜绝华尔街的蛀虫,影片儿没有供给解答,这是由于,事实生存中也没有现成而容易的解答。不过,影片儿从文艺作品的角度,揭发了华尔街上这些个丑恶的传统,环节和内部情况。为许多人敲响了警钟。到此而言,我感到这是一部值当观赏的影片儿。

  “华尔街之狼”作为一部好莱坞大片,比之其它大片,其最大的独特的地方是它贴近生存,揭发了华尔街隐秘不宣的一面。很多好莱坞大片,涵盖“指环王”,“哈比人”等,距离当今的事实生存,真的是太远了,尽管这些个大片浪费巨资,有精巧的经过,宏伟的场景,有卓然的特技导致的令人惊叹的效果,不过,他们难于真正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不知另外的人怎么样,就我而言,我甚至于不可以记取这几部大片的基本经过。我更愿意欣赏“华尔街之狼”这么的影片儿。

  值当一提的是,Leonardo DiCaprio在影片儿中的演出颇为特别好。我们最早想的起来的他,是“Titanic”中那一个略带青涩的大男孩。而这部影片儿中,他展出了成熟的演技,把一个金融蛀虫的心理,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醉酒和吸毒品后的发疯状况,表达得痛快淋漓。他被提名儿为最佳男演员奖,的确名副实际上。

  当然,有人会觉得,在片中,遭到杀害者绝对未显露出来,联邦调查局探员的形象也显得单薄,惨白,正义未获得扩大。不过,假如在影片儿中展出人心大快的场面和最终结局,反倒会消弱影片儿的现心意真实义。在事实中,Belfort被法院审理决定赔款遭到杀害者1。1亿美圆,但他只付出了一千百万元。在他出狱后,他靠出版两本回想录又赚了一百七十万(电影版权还能挣钱),但只有一小局部款子用于付出遭到杀害者。金融欺诈,荫蔽复杂,查处此类违法案件,消耗时间费劲,取证困难,往往欺诈者不易于获得应有的惩罚,遭到杀害者最后不可以获得应有的补偿。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千累万投资者亏损惨重,但华尔街上,只有非常少几人关进监狱,而大多投资者的亏损也没有办法追回。事实生存,就是这么凶狠冷酷。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4】

  马丁斯科塞斯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可是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一贯的锐利,有被好莱坞招安之嫌。这部华尔街之狼,又令人想起了他以前的那些电影,例如盗亦有道。不过只是说风格类似,而深度上似乎又进了一步。

  电影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的华尔街暴发户乔丹贝尔福特,虽然才华横溢可是道德低下,随着影片情节的层层推进慢慢地将其推上了顶峰,随后就是不出人意料的坠落。但是电影后半部分却引人深思:除了乔丹本人的欲望,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摧毁他,那就是传统的体制。

  从华尔街的一个无名小卒一跃而成为月入一百万的金融大亨,乔丹应该说是美国梦的代表,可是他的成功又为传统的体制所不容,所以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虽然他的所作所为与美林等大公司相比没什么特别的。最后的结局是妻离子散,而乔丹还被逼出卖朋友,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深思:

  第一,检察官在劝说主人公揭发其他人时,把主人公比作美洲小国格兰纳达,乔丹在他们的眼里视同无物,可以随意碾碎。暗示了草根阶级与传统体制的实力之悬殊。

  第二,FBI探员办完乔丹的案子,仍然像往常一样乘坐纽约破旧的地铁回家,周围仍是那些神色呆滞的普罗大众。暗示虽然抓了乔丹,但却于事无补,一切还是照旧。

  第三,影片中两次出现卖钢笔的桥段,一次是主人公意气风发创建公司时,一次是他出狱后在新西兰做演讲时,同样问题的不同回答,尤其是结尾处,参加讲座的听众们那些了无新意的标准化答案,暗示了体制对于创造力的无情扼杀。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莱昂纳多的表演,应该说非常精彩,与整部电影的风格浑然一体。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5】

  人欣慰的,亲情、正义、良知还是战胜了人的贪婪欲望。

  本片描述了一个年轻的底层股票经纪人Bud,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一心想通过结识大人物飞黄腾达。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以及适时的机遇把握,他终于结识了金融大亨Gekko,并在Gekko的指引下通过获取内幕消息和充当间谍帮其赚取了巨额金钱,作为回报,自己也收获了金钱、豪宅和美女。为了拯救父亲所在的航空公司,Bud建议Gekko收购航空公司,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拯救计划。后来Bud偶然了解到Gekko收购航空公司的真相,不是为了拯救这家公司,而是为了将公司清盘变卖,获取更大的利益,而罔顾航空公司众多工人的利益。他的正义与良知支持他同航空公司的人一起反戈一击,挽救了蓝星,也使Gekko蒙受巨大损失。气急败坏的Gekko揭发bud从事非法金融交易的事实而被逮捕,Bud在同Gekko见面时偷录了Gekko自述犯罪的证据,亲手将之送入了监狱。

  影片活灵活现的展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全过程,华尔街这个集合高端人才的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凭借投机、欺诈、炒作等非法融资手段赚钱的,将人前光鲜亮丽、备受尊重的金融骗子的贪婪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没有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人会心甘情愿的一辈子坐在最底层,费劲唇舌、耗尽体力只换来依然入不敷出的窘迫生活。就像bud所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换到电话的另一头,在那里才有钱赚。当今的社会,无论多清高,多视金钱如粪土,没有钱,就是寸步难行。bud没有错,他想拥有财富,不用到处欠债还贷,只是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快速致富但违背良知、忽视法律,一条驶向深渊的不归路。就像joe说的:人往深渊里看,他看不到倒影,人在此刻才能了解自己的个性。可是为时已晚,一切以投机欺诈、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谋取暴利的行为终有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那一天。贪婪无止境,在金钱、美女、豪宅诱惑蒙蔽双眼的时候,问问自己的良心,这笔钱我是否赚之有愧,它是不是应该属于我。没有一夜暴富的方法,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才是最货真价值,最稳健的攀高峰的途径。

  真的不想在将来做一个大金融骗子,虽然有些时候入了这个行当就难以摆脱忽悠、夸大等手段来争取客户,但昧良心的钱不赚,越法律规范的事不做,凭借自己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帮助客户实现其投资期望,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6】

  “很久以前,他是印第安人的土地;400年前,他是荷兰人的一道墙;200年前,他是梧桐树下的金融种子;100年前,他塑造了美国的崛起。今天,他是一张撒向世界的金融之网,这张网强大而脆弱,光明又黑暗,他能让经济加速,也能让经济窒息,他就是 华尔街!”伴随着这样的独白开始讲述华尔街,华尔街的历史可以算是美国甚至是人类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

  《华尔街》第一集《资本无眠》主要介绍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全世界的资金聚集在这,投资银行是融通资金的中介,通过华尔街这些资金可得到优化配置,使工业发展加速,使许多的不可能都像变魔术一样成为可能,但贪婪的人性驱使这张资本之网,无限的扩张造成不可避免的危机,我们要合理的驾驭这张资本之网。

  第二集《墙在哪里》,主要阐述资本市场的发展概况,世界金融中心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转移到英国伦敦,英荷为争夺海上霸权、控制海上贸易,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溃败,英国人占领了曼哈顿岛,英国国王将新阿姆斯特丹更名为新约克就是现在的纽约,随着英国人在岛上控制范围的扩大,原来那个用来防范印第安人的墙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它被推倒后改造成一条城市中的道路就是华尔街,而随着在纽约华尔街下的梧桐树下的协议才有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开始。

  第三集《两条道路》主要介绍了,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哈密尔顿和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两种不同理念,也就是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的争论,介绍了汉密尔顿提出的旋转门计划,即新债代替旧债、新币代替旧币并且维了护政府信用。而杰斐逊不希望工业化过快发展,希望美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能够安抚住人性中不安的欲望。两种不同的观念决定了华尔街和华盛顿两种完全不同方向的发展模式。开始了政府权力和金融势力的扶持和较量。

  第四集《镀金时代》主要讲述早起美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工业革命的开始,南北战争的爆发,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为华尔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样,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更多的资金建立运河、铁路,为工业革命、技术发展带了更大的可能,但是资本市场的过度繁荣,其中泡沫也必然终会破裂,让人们尝到了贪婪和不断膨胀的恶果,在挫折和发展中,美国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第五集《硅谷方程》,介绍了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公司、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帮助美国实现了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以硅谷为例揭示华尔街在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以及加速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到底要靠政府、市场、企业、资本家、科学家合理分工,以促进其发展。

  第六集《投资之道》在资本市场的活动,就像玩扑克牌,总有人会倒霉,介绍了熊市和牛市的来历之一。道琼斯公司是华尔街发展迅速的一家证券公司,道琼斯公司选择了在纽约证券公司上市的12家最具行业代表性的公司,将他们股票价格的平均值取名为道琼斯指数,介绍了选美理论即资本市场中的跟风现象。

  第七集《阳光交易》主要告诉我们早起的华尔街同样会经历“谎言”和“内务交易”的时代。股市影响公众利益的大小决定着政府介入的力度。美国金融监督除开政府之外还有媒体和中介结构,在每一次动荡之后都会有法案产生。

  第八集《明暗创新》带我们重温了一次次贷危机的因果,告诉我们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并生,华尔街对金融产品进行复杂的创新,让人们沉浸在对利益的追逐中忘记风险成本,设计者与骗子没有本质区别。

  第九集《拯救危机》主题是讲述在西方金融史上,市场时而信心膨胀、目空一切,十二日信心殆尽、胆怯如鼠。金融创新理念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把人性的弱点在社会经济上的体现放大出来,既可以使社会赋予国家昌盛也可使社会贫穷,阐述了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内在关系和金融创新的正反两面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第十集《资本之河》牛顿促进了“金本位”制也就是国际货币开始确立,李鸿章设立的招商局发布了我国第一支股票“华裔”,1883—1884年我国发生了第一次金融危机,股票普片下跌了百分之70—百分之80,一战过后,英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定决定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的名字,英文是:Wall Street"。全长不过500多米。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的侵犯而建筑了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修缮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来拆除了围墙,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荷兰移民从阿姆斯特丹给纽约带来了股份制、股票交易所、货币汇兑银行,英国移民从伦敦给纽约带来了国债、跨国银行和中央银行,这些金融模式的引入和资本方式的发展,促使纽约成为资本之城,华尔街的运行机制也逐渐成熟。1861年到1865年之间发生的南北战争,对美国的证券市场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北方银行家库克革命性的向公众发行战争债券使华尔街的债券发行方式从私募发行向公开发行发展。

  19世纪90年代经纪人的自发革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真实的信息,是华尔街的一个转折点,使得资本市场开始走向规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张,债券发行量极速扩大,一战后美国从最大的债务国变成最大的债权国。一战结束后美国股市连续8年进入疯狂的牛市,但美联储刚成立不久没有足够对股市泡沫的判断能力和遏制手段,调节机制不健全,不可避免的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波及全世界。之后罗斯福新政使华尔街有了“有形的手”进行导向,实现了第二次转折。1929年之后的萧条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代,直到今天,华尔街在科技发展,人们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关系大或小都扮演着无法分离的角色。

  华尔街的运作机制简单的说就是充当需要融资企业或政府和投资人的桥梁。美国家庭三分之一以上资产投资在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市场上,通过共同基金、养老金等方式进入华尔街。流入华尔街的主要资金就是各类储蓄,包括退休金和保险公司的基金。保险公司需要获得回报,是这些投资获得资金增值。华尔街的主要作用就是高效融资和分散风险。华尔街这张资本之网辐射到全球各个领域,无论是农业、能源业、交通运输业还是高科技产业,他们借助华尔街的力量完成他们的强大之路,从一个个小公司成长成为跨国公司并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强大。

  比如利用华尔街的资本,完善了美国的交通体系,修建了一条条运河,政府的许多工程得以完成,也利用华尔街的资本为好莱坞铺设星光大道,通过这条大道,好莱坞把他们优美的音乐之声,奇幻的太空战争,经典的泰坦尼克爱情故事,以及美丽的潘多拉星球呈现给了整个世界。虽然最终是通过实业和科技来创造财富,但是金融市场也就是华尔街能帮助人完成一己之力不能完成的冻死,他可以引导资源和资本分配,创造出最大的财富。华尔街的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人形的市场,他的贪婪导致了很多人的贫困,内幕交易,非法操纵。在信用廉价、流动性过剩、虚拟经济膨胀的资本市场中,华尔街金融资本家的力量不断膨胀,打破了资本与资本之间应有的权力与责任的对称关系。这些资本家设计出了常人难懂的收益模型,创造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产品,他们为资金所有人赚了浮动利润,自己更是赚了大钱,从中引发的投机行为在无形之中给华尔街带来了不可逃避的危险。当虚拟经济的某个环节发生断裂,大量财富像泡沫一样破灭,而真正受到损失的还是这些把自己的储蓄交到这些“金融大鳄”手中的普通百姓。当金融危机爆发,发现自己的本有的财富一夜蒸发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跳楼自杀,失业引发动荡的悲剧不断上演。但涌入华尔街的资本还是源源不断,参与华尔街其中进行资本游戏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这就是华尔街的魅力也是人性的贪婪和疯狂。

  看完《华尔街》纪录片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还有很多,但更多的还是对人类资本市场发展的感概。政府应加强金融的有力监管,重建金融新秩序;有权有钱的金融家们应恪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对手中的每一分钱负责而不仅仅进行没有意义的资本游戏;作为普通的投资人,我们应该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动向做出全面准确地分析,把眼光放长远和全面分析每一个项目和机会,同时也要了解和驾驭资本市场的各种工具。这样的华尔街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幸福,给人们生活创造更多的惊喜。中国的资本市场还远不如华尔街发达成熟和开放,我们应总结华尔街的教训,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规范中国资本体系的发展,使我们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更健康。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7】

  在纽约最大的金融财团位于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顶部,这家公司的股东们正召开一年一度的总结会议。突然,坐在主席位置的财团总裁不理会席间热烈的讨论,爬到了会议用的长桌上,做了一个起跑的姿势。正当其他董事们对这个举动目瞪口呆之际,他说了一句,“我要从这架巨大的旋转木马上下来了。”说完,他便以长桌为跑道,奋力一跃,穿过窗玻璃,向底下人流穿梭的华尔街坠去。

  以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科恩兄弟1994年电影《金钱帝国》的开头。“一架巨大的旋转木马”,这是我迄今听到过的关于金融资本周转过程最生动、贴切的比喻。当资本增值的时候,那飙升的数字就像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那么华丽、吸引人,让人忘乎所以;可一旦当资本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拥有者的幸福感却开始停步不前,或许资本仍旧在增长,就像木马仍旧在旋转,但幸福却停留在原地。对此,有些人能够用资本增长所带来的快感代替幸福,有人却被这种幸福的虚无感逼得只能跳楼。

  在揭露资本的贪得无厌和金融系统的黑幕、方面,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华尔街》是一部比《金钱帝国》更深刻、更尖锐的电影。它的成功首先在于身为金融掮客之子的斯通为电影中的金融运作注入了足够的细节。电影中涉及的金融系统内部的暗箱操作、欺诈和争夺现象显得错综复杂,而斯通能使其中的每一步都合乎逻辑、有据可循,整部电影就相当于一本揭示华尔街幕后运作规律的教科书。

  电影主要的悲剧感则体现在青年的理想在意向不到的现实面前幻灭的事实中,这方面沿用了从《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开始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母题,构成了对美国梦的批判。当然,电影最出色的地方仍在于迈克尔·道格拉斯对股市大亨戈登·盖柯生动的演绎。戈登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恐怕就在于他能够真正地沉醉于旋转木马带来的快感。当巴德问他什么赚多少钱才算够,什么时候会停止时,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游戏。”或者说,这是一种赌博,资本的增值就如同赌博赢钱那样能给人带来快感。

  如果说《华尔街》的意图主要在于揭露和批判,那么20余年后的续集《华尔街2》则把抚慰在次贷危机中受伤的美国心灵作为首要任务。电影的副标题是“金钱永不眠”,或许改为“亲情用不眠”更为恰当。对于那些在次贷危机中输得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家庭和亲情成了唯一的安慰和避风港;而对于在第一部电影中把才华和意念都用尽了的奥利弗·斯通来说,如何为续集找到新的重心便成了电影成功的关键。于是,把美国主流价值观中家庭和亲情至上的观念放入到续集中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

  尽管实际上,亲情、家庭和交易、买卖在电影里的关系一直都很混乱,有时分不清彼此。在电影的结尾,为了安慰观众,导演试图使戈登·盖柯这样一个严格恪守商业理性的角色产生真正的情感松动,主动从旋转木马下来走向家庭的温暖,但在实际效果上,女儿对他的谅解、甚至女儿与她未婚夫的重归于好,仍旧是以盖柯一次不无私心的捐赠(交易)为前提的,它们显然缺乏其他的情感诱因,这不是莫大的讽刺么?

  《华尔街2》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缺少一个有力的故事。电影的整个叙事松散、缺乏要点和结构,完全像一个二流编剧对于二十年前那个精彩故事在今天可能延续的二流想象。由于在家庭情感上耗费时间过多,电影对于今天华尔街金融面貌的展现显得模糊而缺乏细节。唯一有意思的一点是它调侃了二十年前盖柯的名言“贪婪是好的”。盖柯在出狱后的演讲中戏谑地称他的名言在今天已经“合法化”了,以指称导致次贷危机的借贷消费、借贷投资等现象。电影中数次出现的有关“道德风险”的话题显然也是为了与次贷危机后人们的投资心态形成心理互动。除此之外,《华尔街2》中便找不到什么新颖的意念来表现一个今天的美国金融社会。电影甚至让一个新的菜鸟再次问一名老手“赚多少才算够,什么时候你才会停下来”,并让盖柯再次老练地回答,“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游戏”。当然,你可以说这么经典的答案是永远不怕用第二遍的。

  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续集中戏份不多,但他无疑仍旧是最出彩的一个。即便没有第一集,道格拉斯一出场便能使人感到华尔街金融大亨的作派,感受到他的不可一世和老奸巨猾。这几乎没有诉诸太多表演因素,这是他的天赋。这种风度也在大卫·芬奇《心理游戏》中他饰演的尼克身上找到。有趣的是,在那部电影里,道格拉斯那种旋转木马上的毫无幸福感可言的生活才真正表现得让人难以忍受,以至于他要寻求一种更刺激的游戏。从内容上来看,把芬奇的电影与斯通的华尔街系列作一种比较观赏将是件有意思的事。

  斯通的两部华尔街都在美国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上映(1987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股灾,并进而席卷全球),第一部保持了批判的锋芒和反思的力度,第二部除了炒炒冷饭之外忙于推销亲情和家庭等美国主流价值观,以安慰人心为己任。差异的原因何在?是这次危机更严重,人们变得过于脆弱而更需要安慰,还是斯通连“半个作者”的身份也不要了,完全成了一个商业化导演?又或者,今天的商业电影越来越以向观众提供娱乐和安慰为己任,缺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好莱坞许多优秀电影中的反思精神和公众责任感了?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8】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1

  今天偶尔看到同学的空间,内面有20部大学生应该看得电影,浏览了一番,真是自己从来都没看过,所以就先看了第一个《华尔街》,看到他们匆忙的生活,我真的是很同情他们,他们确实是我们羡慕的对象,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更多的是害怕,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不是与我的,我不能承受这样的激烈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真的是适者生存,没有力能就是失败者,就要被淘汰,而掌握这种节奏的不是我们心中的上帝,而是有钱人,戈德和盖,还有后期之秀巴德,一面是朋友一面又是敌人。

  如果你不是个聪明人,你连做他们的玩物都没有资格,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人身上,他们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无论你用什么过程,只要你能达到他们的目标就可能就有在继续下去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不是美国人都能合理的利用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更不是长久的,你也不一定就是永远的赢家,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成功,我们都很想成为赢家,成为龙头,但是你是否有这样的资本,你是否有这样的胆量,你是否能够抓着这样的机会。

  在你有这样的机会时,你是否在在明明知道自己只不过是玩物时还是讲继续,不知道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胆量和勇气,我很佩服盖,他的智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的心很手辣也是我不得不佩服的,但是有人说多个徒弟就是坏掉师傅的一条生路,真是很不错,巴德的成长让我们见识到这一点,但是巴德的理智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要总是靠别人,还是自己创造些东西吧,鱼是短暂的,而捕鱼之术才是收益不穷的,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是也有很多人霎间破产。

  不知道是世界无情还是人无情还是世界就应该这样循环,但是我知道只要是没有能力,只要是不得人心,那就不会长久的成为霸主。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2

  人欣慰的,亲情、正义、良知还是战胜了人的贪婪欲望。

  本片描述了一个年轻的底层股票经纪人Bud,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一心想通过结识大人物飞黄腾达。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以及适时的机遇把握,他终于结识了金融大亨Gekko,并在Gekko的指引下通过获取内幕消息和充当间谍帮其赚取了巨额金钱,作为回报,自己也收获了金钱、豪宅和美女。为了拯救父亲所在的航空公司,Bud建议Gekko收购航空公司,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拯救计划。后来Bud偶然了解到Gekko收购航空公司的真相,不是为了拯救这家公司,而是为了将公司清盘变卖,获取更大的利益,而罔顾航空公司众多工人的利益。他的正义与良知支持他同航空公司的人一起反戈一击,挽救了蓝星,也使Gekko蒙受巨大损失。气急败坏的Gekko揭发bud从事非法金融交易的事实而被逮捕,Bud在同Gekko见面时偷录了Gekko自述犯罪的证据,亲手将之送入了监狱。

  影片活灵活现的展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全过程,华尔街这个集合高端人才的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凭借投机、欺诈、炒作等非法融资手段赚钱的,将人前光鲜亮丽、备受尊重的金融骗子的贪婪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没有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人会心甘情愿的一辈子坐在最底层,费劲唇舌、耗尽体力只换来依然入不敷出的窘迫生活。就像bud所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换到电话的另一头,在那里才有钱赚。当今的社会,无论多清高,多视金钱如粪土,没有钱,就是寸步难行。bud没有错,他想拥有财富,不用到处欠债还贷,只是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快速致富但违背良知、忽视法律,一条驶向深渊的不归路。就像joe说的:人往深渊里看,他看不到倒影,人在此刻才能了解自己的个性。可是为时已晚,一切以投机欺诈、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谋取暴利的行为终有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那一天。贪婪无止境,在金钱、美女、豪宅诱惑蒙蔽双眼的时候,问问自己的良心,这笔钱我是否赚之有愧,它是不是应该属于我。没有一夜暴富的方法,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才是最货真价值,最稳健的攀高峰的途径。

  真的不想在将来做一个大金融骗子,虽然有些时候入了这个行当就难以摆脱忽悠、夸大等手段来争取客户,但昧良心的钱不赚,越法律规范的事不做,凭借自己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帮助客户实现其投资期望,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3

  看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中的第六集,银行家们在道琼斯平均指数中努力寻找资本市场的投资法则,但不得不说投资是具有高风险的,一系列的投资方法如:技术分析、价值投资都是必要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理性是分析和推断,纪录片中“股神”巴菲特正是充分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推断股市。他在1968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时清算手中股票,1969年美国股市之下进入熊市,巴菲特又带着一千万美元重新杀入,十年之后,这些股票市值达2亿美元。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被视作价值投资的核心,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一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盈利,他的深谋远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从不期待一夜暴富,他考虑的是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可能影响他投资的因素。

  当我们在羡慕巴菲特的财富时,也应该想到残酷的股市给其他股民带来的伤害。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是价值投资者的话,就没有人有机会赚钱了。”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投资者的痛苦之上的。

  投资的方法是多样的,巴菲特通过挖掘价值洼地成为“股神”,而华尔街最权威的卖空大师查诺斯则认为寻找价值泡沫,是获得巨额利润的前提。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在熊市中赚钱。在证券市场借股票卖出,再按保证回报股票拥有者,赚取价格差价带来的利润。同巴菲特相同,查诺斯同样具有专业而理性的判断。毕竟卖空风险大,若没有正确地判断出股市的涨跌,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那损失将是惨重的。

  凯恩斯总结出的选股理论,又称选美理论,同样体现了华尔街金融家的高深分析,选择股票就像选美,要选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运用到资本市场就是说不要选择你觉得赚钱的,而要选择大家都觉得赚钱的。

  短短四十几分钟的一集纪录片,从道琼斯指数一直讲到1988年的美国熊市。纪录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风险”和“理性”这两个词。“不承担风险,就没有回报。”既然选择冒险那么就必须具备审慎的判断以及巨大的勇气,面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盲目的跟风投资只会让你成为别人盈利的基石。所以,在这高深莫测的股票市场中,还是要选择你最了解的投资,最适合你的投资,运用理性让财富翻倍。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4

  华尔街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但也是滋生贪婪与罪恶的地方,像电影中戈登一样吃人不吐骨头的股市黑手和银行家比比皆是,他们的手段高明,往往能逃过法律的制裁。电影中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贪婪是个好东西”,虽然它不好听,可是默默被它指引着的人却很多。

  尽管戈登的违法行为让华尔街的大多数人反对,但他大的价值观还是被赞同的,合法的骗局能给资本家带来金钱,所以他们一定会去做。等到金钱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的时候,他更多的动机是为了参与这种挑战并且成为赢家。

  机遇是改变人生的一个关键点,在巴德催头丧气地回到原来的岗位的时候,那通关键性的电话打来,他被认同了。对于渴望出人头地的小人物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步入黑色浑浊的腐朽黑暗的新环境。在这个时刻的转变,考验的.不只是巴德的定力,也考验着我们在贪念面前的表现。

  这部电影塑造了电影历史上批判现实丑陋的最闪亮一面。在巴德得知“蓝星航空”的悲惨命运的时候,那种惊讶和悔过的神情表现的很自然,那种复杂的心情困扰着他的思想。他困惑着,他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他在思考这段时间的富贵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性的贪婪和人性的良知在这里的表现出来,特别是这种强烈的人物心态对比,这种人物心态和思想的彷徨,在这里表现的如此真实。让人叹服。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部电影在人物的塑造上,不可否认的成功,导演大胆的披露着华尔街浮华背后那丑陋的一面。可惜这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部纪录片,否则披露出来的东西绝对不只是电影里那么简单的一个故事。而应该是恩多的我们所不知道的手段和技巧。当然这应该是不可能拍出来的。不过该电影还是有自己特别的纪念意义,特别是放在今天,放在金融危机过后的日子,这个故事还有警示我们的意义。贪婪的结果始终是把自己吞噬,最后自己成为贪婪最美味可口的食物。特别是巴德最后的忏悔和反击,让人大快人心,不过结果还是他为自己的过错接受应有的惩罚,特别是最后他走在法院门口的阶梯上,望着父母的眼神,他回归了,他知错了,他心甘情愿接受惩罚,那灿烂的表情,我至今都难忘。他就是用着这样的表情,走在去法院的路上。

  人类贪婪的欲望与道德法律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我们的灵魂,撕碎我们的心灵和肉体。可我们也必须保持必要的贪婪,对知识,对生活,这也是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的贪婪、欲望是永不满足的,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可在两者之间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平衡,什么的尺度,可能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影片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道格拉斯饰演的盖葛在影片中经常教导巴德的那些话,自信、贪婪、而直白的语言,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是会有感触的。

  “外面的人买股票是猜的,我可不会乱枪打鸟,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

  “你(巴德)没有我想象中聪明,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过史坦普500股价指数,因为他们是绵羊,绵羊就是要被宰的。”

  “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多数比狗屎还不如。(股票买卖)这一行需要穷苦的聪明人,要够饥渴,还要冷血,有输有嬴,但要一直奋战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养条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场近身战。”

  “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内人,那你就是出局了。”

  “我不是指年薪40万、在华尔街讨生活的老古板,坐坐头等舱、生活舒适就算了。我说的可是大笔的现金,有钱到可以自己买飞机,有钱到不会浪费时间,我说的不是五千万而是一亿。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当无名小卒。”

  “美国企业的法则似乎变成了,不适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对,要不就是被消灭。”

  “(赚钱)这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场零和游戏,非输即嬴。金钱本身并没有输嬴,只是转手了而已,就像变戏法一样。”

  “我不去创造,但我能拥有。规则就是我制订的,朋友。”

  共同的梦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电影,市场是残酷的。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5

  《华尔街》在我的印象里,是一部被加了很多标签的电影,比如说:学金融之人必看电影之一,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新生必看电影等等。被金融、商业包装着,对于非专业教育背景的普通大众如我,尽管这是常被提及的经典电影,仍然是没有很大兴趣专门找出来看的。

  在这个情况下,观影感反差也比较大。课堂上观影时,起初漫不经心的一瞥,到目不转睛的关注剧情如何发展,剧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对白,突显的人性在电影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片段式的在脑海里闪过,而内心的感悟一直在心头盘旋着,隐隐现现。《华尔街》原来也并不全充斥着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听得懂的金融术语,还有让人唏嘘不止的境遇及反观自己的镜面效应。

  其实用一个正常普通人的思维来想,谁都希望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随便都可以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何况是像主角巴德在发迹后拥有的生活,美女,豪车,豪宅,上流社会等等的以前不敢奢望的生活。然则一个人对于从无到有和一开始就有的两种生活形成的价值观是无法一致的。

  我一直都认为所得到世间的一切皆为交换所得,如果你是形象一般的人,想得到美貌,需在化妆盒保养甚至整容上下功夫;如果你是普通职员,想要升职,需在不断花费时间在写计划书、陪客户,在办公室斗争中取得胜利之后获得;如果你是穷人,想要有钱,如本片主人公一样,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及心理接受得了拒绝和考验,同时也需要配的起自己志向的智力来配合才能成功,甚至这只是迈进这个圈子的第一步罢了。如果主人公没有纽约大学的科班背景,任凭他运气再好,戈登·盖柯,这个在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是断不会把自己的事业的某部分成败交予一个无知的人手里的。

  戈登是一个商人,有着成功商人精明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明白什么叫利益最大化,什么叫利己利人,不会因为受到外界质疑或者谩骂就停止自己的计划,没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旁骛。所以有些类似圣人的虚假客套,谦让他是没有的,所以他不会去思考刺探某种情报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什么后果,不回去思考收购然后在解散卖出一个公司会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即使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巴德父亲的事业,不会去给巴德这个面子。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解散后拆分卖掉是唯一赚钱的办法,谁会去用别处得来的收入赔钱养活这里的员工?。这是作为戈登,一个长期在华尔街各种金融战争中胜利的金融大亨的的思考方式,理所当然的理智又绝情。

  问题在于与戈登·盖柯的另一种程度的简单直接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刚开始做有钱人的巴德,在享受过一切似乎是梦境的奢靡生活后,在有了美女、豪车、看不懂却要假装欣赏的艺术展后,人生的美好也许已经到此了,还需要什么呢?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来刺探商业情报,换来的真的会心安理得?作为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巴德,骨子里仍然是有很多柔弱的地方,他尚没有修炼成戈登的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戈登的绝对理智,就算曾经为取得情报不折手段,在外人看来,巴德不过是和戈登一个货色而已,然则却有本质的区别。面对上司要借着自己之手毁掉父辈一生钟爱的事业时,不可能无动于衷,更无法袖手旁观。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这句老话在商场上不断被演绎着,巴德运用戈登教给自己的所有本事在戈登老对手的帮助下成功挽救了父亲的公司,也因为如此,违法操控股票内线交易,巴德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而常胜将军戈登,因为巴德的供词是否也会栽跟头不得而知,但可以揣摩。这里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即使戈登继续逍遥着;也没有失败者,即便最后巴德要坐牢。在这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两个人物失去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才是令观众深思的。

  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存在那个镜面,在想如果我是巴德,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如果巴德没有遇到戈登收购自己父亲的公司,那么他会不会还继续过着这样的生活也说不定。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觉得那才是最好的,总是去羡慕别人有车、有房、有事业,有很多我们自身没有的东西,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要你去替代他去过你此前羡慕的生活,我们是否仍能承受住外人前风光,实则只有自己明了的生活呢?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6

  一名工人家庭出身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一头扎入华尔街,企图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出人头地。当他通过大海捞针的电话营销找到一个大客户纪先生后,这个股票经纪人似乎一夜飞黄腾达,短短数月间聚集了大量财富。在曼哈顿东区买起了房子,并获得了心爱的高贵女人玳琳。跟随着拥有豪华游轮家财万贯且生性贪婪狠毒的纪先生,这位华尔街暴富的年轻小子毕先生在财富的道路上势不可挡,前途无量。当他帮助纪先生收购蓝星飞机公司时,遇到了在该公司担任工会领导的父亲的极力反对。

  在激烈的冲突之下,这位“成功”的儿子出口责骂父亲因为害怕改变而不敢出去闯荡以至于一辈子只是一个飞机修理工人。父亲默默地忍受儿子出言不逊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但劝告儿子做人要有原则。同样的话,股票交易所的一位长者也对毕先生说过,但如日中天的毕先生如风过耳。直到毕先生发现了纪先生收购蓝星公司本意不是让公司起死回生而是转手变卖获利,而自己的父亲第二次心脏病复发入院后,猛然醒悟到纪先生的虚伪与歹毒。良心发现后的毕先生毅然抛弃房产和曾经心爱但却忠诚于利益的玳琳,转而与纪先生为敌,并通过纪先生的敌人在股市上击败了纪先生成功阻却了后者的恶意收购。故事的最后因为毕先生涉嫌虚假交易股票诈骗而被警方带走,精彩之处在于毕先生被采取措施后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警方取得了纪先生犯罪的证据。

  影片故事曲折,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观后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想必每一位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都会有一番雄心壮志,尤其财经类的学子,每天面对大量的财富和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金融大鳄,不会没有大干一番,明天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的想法。这位毕先生家境贫寒,在得到了纪先生的帮忙之后,显然加速了他梦想实现的步伐。但是,就像交易所一位长者在他劝买稳赚的股票时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生需要踏踏实实地过,走捷径并不一定是好事。他联手纪先生,到此刺探内幕消息,然后通过多个账户操纵股市,翻云覆雨,风生水起,巧取豪夺。为此,他不惜动用自己在交易所的资源、游说他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大学同学要求后者提供客户信息并联合他操纵股价。在他作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并不是不知道他在违法,他在纪先生的鼓励下,以为大家每天都在做,股市监事小组根本无法查出,掩耳盗铃,一错再错。

  万家灯火,他站在曼哈顿的大楼上俯视夜色迷离的都市,也曾发出“我是谁?”的人生疑问。他对自己短短时间聚敛起来的财富感觉如坠梦里,对自己能获得绝色美人玳琳的青睐如梦如幻。他也曾追问纪先生他说的赚够到底是多少?但是,灵光一闪之后,他又被财富迷住了双眼,没日没夜地在追逐金钱的道路越走越远。

  迷途知返,在自己父亲的病榻前,在即将大批失业的工人面前,他不再容忍自己在金钱里堕落沉沦,终于痛下决心与贪婪的纪先生为敌,并取得了成功。尽管他自己也将身陷囹圄,但他的父亲告诉他:“这也许是不幸中的大幸,以后别再妄想不劳而获,从此脚踏实地地工作讨生活,创造自己的事业,而不是靠买卖别人的财产过活。”我想,在学校的教育里,在身边的劝告中,踏实地工作讨生活,不要走捷径,这样的话大家都应该听的很多。但是,在社会上,很多人还是会被财富遮住自己的双眼,从而做出后悔终身的事情来。

  影片中的那位华尔街律师,他应该衣食无忧,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合伙人,前途不可限量啊。可是在无尽的欲望里,在无限的贪婪中,他在经历了短暂的害怕后,怀着侥幸的心理参与了资本大轮盘的豪赌进程。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其人,像安徽的宋小林律师,常年用行贿的方式获得垄断的大批量高标的案件,最后被判处刑罚。像最高院的黄松友,身居高位学识不凡却在执行工作中做手脚中饱私囊。

  每个人在一开始违法时都是害怕的,毕先生害怕被吊股票经纪人执照,华尔街律师害怕被吊销律师执照。这说明人心在一开始都是善良的,但是随着贪婪战胜了恐惧,侥幸代替了理性,大规模的违法就开始了。如果没有良知的及时阻却,没有法律制度的适时启动,违法行为会沿着它的逻辑越走越远,直至摧毁整个系统,引发社会步入歧途。

  《华尔街》是一部讲述金融大鳄鲸吞蚕食、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精彩美国大片,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性发人深思,值得每一个法律从业者观看。

华尔街电影观后感7

  在纽约最大的金融财团位于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顶部,这家公司的股东们正召开一年一度的总结会议。突然,坐在主席位置的财团总裁不理会席间热烈的讨论,爬到了会议用的长桌上,做了一个起跑的姿势。正当其他董事们对这个举动目瞪口呆之际,他说了一句,“我要从这架巨大的旋转木马上下来了。”说完,他便以长桌为跑道,奋力一跃,穿过窗玻璃,向底下人流穿梭的华尔街坠去。

  以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科恩兄弟1994年电影《金钱帝国》的开头。“一架巨大的旋转木马”,这是我迄今听到过的关于金融资本周转过程最生动、贴切的比喻。当资本增值的时候,那飙升的数字就像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那么华丽、吸引人,让人忘乎所以;可一旦当资本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拥有者的幸福感却开始停步不前,或许资本仍旧在增长,就像木马仍旧在旋转,但幸福却停留在原地。对此,有些人能够用资本增长所带来的快感代替幸福,有人却被这种幸福的虚无感逼得只能跳楼。

  在揭露资本的贪得无厌和金融系统的黑幕、方面,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华尔街》是一部比《金钱帝国》更深刻、更尖锐的电影。它的成功首先在于身为金融掮客之子的斯通为电影中的金融运作注入了足够的细节。电影中涉及的金融系统内部的暗箱操作、欺诈和争夺现象显得错综复杂,而斯通能使其中的每一步都合乎逻辑、有据可循,整部电影就相当于一本揭示华尔街幕后运作规律的教科书。

  电影主要的悲剧感则体现在青年的理想在意向不到的现实面前幻灭的事实中,这方面沿用了从《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开始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母题,构成了对美国梦的批判。当然,电影最出色的地方仍在于迈克尔·道格拉斯对股市大亨戈登·盖柯生动的演绎。戈登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恐怕就在于他能够真正地沉醉于旋转木马带来的快感。当巴德问他什么赚多少钱才算够,什么时候会停止时,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游戏。”或者说,这是一种赌博,资本的增值就如同赌博赢钱那样能给人带来快感。

  如果说《华尔街》的意图主要在于揭露和批判,那么20余年后的续集《华尔街2》则把抚慰在次贷危机中受伤的美国心灵作为首要任务。电影的副标题是“金钱永不眠”,或许改为“亲情用不眠”更为恰当。对于那些在次贷危机中输得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家庭和亲情成了唯一的安慰和避风港;而对于在第一部电影中把才华和意念都用尽了的奥利弗·斯通来说,如何为续集找到新的重心便成了电影成功的关键。于是,把美国主流价值观中家庭和亲情至上的观念放入到续集中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

  尽管实际上,亲情、家庭和交易、买卖在电影里的关系一直都很混乱,有时分不清彼此。在电影的结尾,为了安慰观众,导演试图使戈登·盖柯这样一个严格恪守商业理性的角色产生真正的情感松动,主动从旋转木马下来走向家庭的温暖,但在实际效果上,女儿对他的谅解、甚至女儿与她未婚夫的重归于好,仍旧是以盖柯一次不无私心的捐赠(交易)为前提的,它们显然缺乏其他的情感诱因,这不是莫大的讽刺么?

  《华尔街2》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缺少一个有力的故事。电影的整个叙事松散、缺乏要点和结构,完全像一个二流编剧对于二十年前那个精彩故事在今天可能延续的二流想象。由于在家庭情感上耗费时间过多,电影对于今天华尔街金融面貌的展现显得模糊而缺乏细节。唯一有意思的一点是它调侃了二十年前盖柯的名言“贪婪是好的”。盖柯在出狱后的演讲中戏谑地称他的名言在今天已经“合法化”了,以指称导致次贷危机的借贷消费、借贷投资等现象。电影中数次出现的有关“道德风险”的话题显然也是为了与次贷危机后人们的投资心态形成心理互动。除此之外,《华尔街2》中便找不到什么新颖的意念来表现一个今天的美国金融社会。电影甚至让一个新的菜鸟再次问一名老手“赚多少才算够,什么时候你才会停下来”,并让盖柯再次老练地回答,“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游戏”。当然,你可以说这么经典的答案是永远不怕用第二遍的。

  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续集中戏份不多,但他无疑仍旧是最出彩的一个。即便没有第一集,道格拉斯一出场便能使人感到华尔街金融大亨的作派,感受到他的不可一世和老奸巨猾。这几乎没有诉诸太多表演因素,这是他的天赋。这种风度也在大卫·芬奇《心理游戏》中他饰演的尼克身上找到。有趣的是,在那部电影里,道格拉斯那种旋转木马上的毫无幸福感可言的生活才真正表现得让人难以忍受,以至于他要寻求一种更刺激的游戏。从内容上来看,把芬奇的电影与斯通的华尔街系列作一种比较观赏将是件有意思的事。

  斯通的两部华尔街都在美国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上映(1987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股灾,并进而席卷全球),第一部保持了批判的锋芒和反思的力度,第二部除了炒炒冷饭之外忙于推销亲情和家庭等美国主流价值观,以安慰人心为己任。差异的原因何在?是这次危机更严重,人们变得过于脆弱而更需要安慰,还是斯通连“半个作者”的身份也不要了,完全成了一个商业化导演?又或者,今天的商业电影越来越以向观众提供娱乐和安慰为己任,缺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好莱坞许多优秀电影中的反思精神和公众责任感了?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受【篇9】

  圣诞期间,又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华尔街之狼(WolfofWallStreet)上映。这部由派拉蒙(Paramount)公司制作,MartinScorsese导演,著名演员LeonardoDiCaprio主演的影片,耗资一亿多美元。在此同时,华尔街之狼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的提名,LeonardoDiCaprio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华尔街之狼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JordanBelfort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华尔街上的一名股票经纪。九十年代初,他创立了StrattonOakmount公司,以大力推售廉价分币股票(pennystock,在华尔街这类股票被称为垃圾股)而大获利润。在StrattonOakmount公司鼎盛时期,它有超过一千名的雇员,股票出售总价超过了十亿美元。但是,这种所谓的廉价分币股票完全是一场骗局,它造成了投资者两亿美金的损失。JordanBelfort于1998年因交易欺诈与洗钱被起诉,在他与联邦调查局(FBI)合作并提供他人犯罪的证据之后,他被轻判,只服刑22个月就出狱。在狱中,他起了写书的念头。出狱后,他的两本回忆录华尔街之狼(WolfofWallStreet)和抓住华尔街之狼(CatchingtheWolfofWallStreet)先后出版。电影华尔街之狼就是根据Belfort的回忆录改编的。

  自从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华尔街的批评不绝于耳。而华尔街之狼是自那以后第一部最为真实,深入地挖掘华尔街丑闻,披露华尔街蛀虫的影片。

  华尔街之狼全片长达3小时,大大超过一般影片的长度。但我在观看过程中,丝毫不觉得影片沉闷,冗长。全片结构紧凑,情节起伏,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灵。

  全片对华尔街丑闻的揭露确实是触目惊心的。当Belfort初进华尔街,还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年轻股票经纪时,他的老板午间带他到高档餐厅用餐,并告诉他在这里,成功的关键是:手淫(masturbation),毒品(cocaine),***(hookers),并当场在餐厅吸毒。这样的启蒙教育令人不寒而栗,而Belfort也是遵循这样的启蒙教育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Belfort到廉价分币股票公司任职时,已能将他在以前学到的推销技巧熟练运用,他在电话中口舌如簧,向不知情的顾客推销垃圾股的一幕,连同事都听得目瞪口呆。

  当Belfort自开公司后,立即向雇员面授一套欺骗顾客,鼓动他们买入垃圾股的基本程序。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到,股票经纪那一套信誓旦旦,貌似诚恳的语言,都是骗人的鬼话。Belfort的公司初获成功之后,他与前妻离婚,在将与模特儿结婚前夕,决定举办一个单身汉派对(BachelorsParty)。他包了一架飞机,飞往拉斯维加斯,机上,除了公司的员工外,还有多名***。不但飞机的钱,连***的钱也是公司支付的。但如果观众细细一想,就会想到这些钱,都是不义之财。机上,公司员工与赤身裸体的***胡闹的一幕,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事实上,整部影片,都充斥着给人以强烈刺激的镜头。这其中包括Belfort多次的吸毒镜头,吸毒之后的疯狂,和***鬼混的镜头,让女人全身上下绑满钞票准备将朝钞票带往瑞士的镜头,以及豪华游艇在地中海风浪中沉没的镜头。全剧对豪车,豪宅,豪华游艇,美女,奢侈的生活方式,有许多描写及渲染。

  华尔街之狼上映后,引起了一阵批评之声。有人认为,影片中没有出现任何受害者,即那些买进廉价分币股票而损失惨重甚至是终身积蓄的投资者,没有展现这骗局给他们带来的苦难,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些受害者绝不会有心情观看这样一部电影。有人还认为,影片不但没有谴责Belfort的丑恶行径,反而将他作为影片的主角,美化和渲染了他的敛财能力和奢侈生活。有人更进一步认为,今日的青少年看这部影片,会崇拜剧中的主角,羡慕他的成功和生活方式。

  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能尽然同意。毋庸置疑,全片对豪华奢侈,挥金如土,美女加毒品的生活方式,确有过分渲染之处。但这些描写,毕竟与剧情和人物有关,同时,这也是多数好莱坞大片的共同特点。一部影片,毕竟不是一部明确地告诉观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道德教材。影片,是用艺术的手段和方式来表现真实的生活,让观众自己来作出判断。我觉得,华尔街之狼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全片描写了Belfort是怎样从一个尚带几分天真的年轻人,在华尔街的教育下,变成一个贪婪,狡诈的金融业蛀虫。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Belfort初进华尔街,和他的第一个老板吃饭时,还带着几分稚嫩,一点都不懂华尔街的规则。当Belfort应聘廉价分币股票公司,听到出售这种股票的佣金高达50%时,大为惊讶。但是,渐渐地,他学会了华尔街的规则,再加上他巧舌如簧的才能,最终他成为了华尔街的顶级蛀虫。他不但会骗顾客,也会骗员工,还会脸不红,心不跳地和联邦调查局探员周旋。这种演变的进程,令人震惊。这使观众看到了在金钱和欲望的驱使下,在华尔街这样的环境里,从人变为魔鬼是多么容易。我觉得,作为成人观众(顺便说一句,这确实是一部青少年不宜的影片),我们能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到这一残酷的现实。

  当然,有人会认为,在片中,受害者完全未出现,联邦调查局探员的形象也显得单薄,苍白,正义未得到伸张。但是,如果在影片中展现大快人心的场面和结局,反而会消弱影片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Belfort被法院判决赔款受害者1.1亿美元,但他只支付了一千一百万元。在他出狱后,他靠出版两本回忆录又赚了一百七十万(电影版权还能赚钱),但只有一小部分款项用于支付受害者。金融诈骗,隐蔽复杂,查处此类案件,费时费力,取证艰难,往往诈骗者难于得到应有的惩处,受害者最终不能得到应有的赔偿。20xx年的金融危机,成千上万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华尔街上,只有寥寥几人入狱,而大部分投资者的损失也无法追回。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残酷。

  值得一提的是,LeonardoDiCaprio在影片中的表演颇为出色。我们最早记得的他,是Titanic中那个略带青涩的大男孩。而这部影片中,他展现了成熟的演技,把一个金融蛀虫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醉酒和吸毒品后的疯狂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奖,确实名副其实。

  华尔街之狼作为一部好莱坞大片,比之其他大片,其最大的特点是它贴近生活,揭露了华尔街隐秘不宣的一面。许多好莱坞大片,包括指环王,哈比人等,距离当今的现实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尽管这些大片耗费巨资,有精致的情节,宏伟的场景,有卓越的特技造成的令人惊叹的效果,但是,它们难以真正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不知别人如何,就我而言,我甚至不能记住这几部大片的基本情节。我更愿意欣赏华尔街之狼这样的影片。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gwzw.com/read-3114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阳光喔作文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阳光喔作文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