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岂可老死蓬蒿 读《五柳先生传》有感700字

besoo2020-04-17  155

导读:初识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再识陶渊明,是《桃花源记》;三识陶渊明,便是读了《五柳先生传》。每一次的他,不约而同的,都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志向,在如今看来无…

丈夫岂可老死蓬蒿 读《五柳先生传》有感700字

初识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再识陶渊明,是《桃花源记》;三识陶渊明,便是读了《五柳先生传》。

每一次的他,不约而同的,都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志向,在如今看来无非是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主观上看,陶渊明不和黑暗之世同流合污,独居桃源。但是,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必须出现一些人去改变他,可以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陶渊明却是一味躲避。并不是说身处于桃源就没有任何思想,就和凡世没有任何联系。他也曾经“期在必醉”,为的就是借酒浇愁,用酒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但是醉酒总会有醒来的时候,最终还是得面对事实。

那么,明明清楚的知道事实的他,为何还是在深山老林中不肯站出来。一方面是当时的统治者太过邪恶黑暗,时代民不聊生,想要独善其身就要不能处在风口浪尖上,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就是作者不愿意面对,他一昧的沉迷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里。或许是这样来说,他也试图改变,但是终无能为力。“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连名字都不透露出来,究竟是害怕当时的朝廷找自己麻烦呢?还是认为既然没有人关注就不必要呢?文字里看似洒脱,实则是无法掩盖的孤寂忧伤。他终是缺少一个知音,所以才会“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没有一个人可以倾听他的真实想法,只能自己和自己对话,日复一日。

在那个时代,或许还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是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基本上就是凤毛麟角了,任何一个有目标的人都不会在这种时候放下脚步去享受。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向上爬,享受的,又有几个会心安理得,最后还不是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学习里了。一边说着减负,但是谁的心里都不甘心慢人一步。所以真正的放松离我们越来越远。这种时候的这篇文章,不过是让我们向往一下那样的生活,但是如同文中说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有几个人会甘心于这样的生活,丈夫岂可老死蓬蒿,还不是为了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但问题的关键也恰恰在于不断的追寻。陶渊明以及后来的崇仰者,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不会放弃表达内心的那份渴望。虽然,如今不可能有着和他一模一样的方式。

为您推荐

本文地址: https://www.ygwzw.com/read-8604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阳光喔作文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阳光喔作文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